在教育上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分為三大類:認知、情意、技能。而台灣的教育被評論"較偏重認知方面,而忽略了情意與技能方面"。雖然教育不斷改革,希望改變傳統的量化教育,加強情意與技能的重要性(例如:成績單上不排名、不公布分數,只公布等第......);社會上也有許多強調個別差異與藝術薰陶的特色幼兒園......,但,由學測、指考領導學校教學,坊間補習班林立......等現象,我覺得現在的教育確實還是偏向"認知"方面。
尤其高中課程在99課綱之後,因擔心高中的學生仍不清楚自己的性向而"延後分流",所有學生文、理科目都要學習與考試,真是令人費解。我們自己都是從苦澀高中的生學噩夢中驚醒的人,怎會將更重的枷鎖套在孩子們的脖子上呢?要讓善於飛翔的老鷹和鴨子學游泳,讓精於跳躍的兔子和松鼠去學爬樹,後果是怎麼樣,難道還需要去實驗嗎?要精熟這麼多不論興趣與能力又艱深難懂的課程,不但澆熄了學生的學習熱忱,還會讓多數學生乾脆放棄學習。在時間的排擠效應下,學習怎能專精,國家競爭力勢必因此降低。真的不懂這樣的政策為何還是推動了。
況且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現代的父母都很肯花錢投資、栽培孩子,早早就在幼兒、兒童期時讓孩子探索許多自然、文學、藝術、體能......等方面的才藝,許多學校也開設多元又平價的課後才藝班供學子們選擇,坊間更有許多五花八門,標榜探索孩子潛能與性向的課程,孩子們很小就有機會接觸各個領域,對自我專長、喜好有更多的了解,怎麼反而高中教育還要延後分流,讓早已立定志向,想要放手一搏的孩子們被困在一疊疊厚厚的教科書裡,真是令人喟嘆。
摘錄網路上作家"時和"的文章如下:
這麼多的雜課,對喜歡 Fashion design 的吳季剛 及 古又文等 又怎麼可能有時間專注的搞設計?
對學音樂的學子來說,光要準備學測這麼多的科目,哪有時間背樂譜?台灣學音樂的學子沒有及時能在高中以前的黃金記憶年齡背下足夠多的樂譜,直接造成這些學子將來無法登上國際舞台演奏要背譜的大曲子。
時和 雖然是理工科畢業的,但是 時和 是非常的尊敬人文的發展,也認為文化創意將會是兩岸決勝負的關鍵。誰能領導主流文化,誰就更有機會領導這一代。時和 希望台灣能有更優質的文學、劇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文藝創作。
時和認為高中時代是啟發創意泉源的黃金時間,想要讀文學院的學子,在高中時期至少要讀上百本的優質文學作品,進大學後才能悠遊於文學視野的學習與創作。高中這麼多的雜課,肯定會抹殺了創意的泉源。時和
甚至認同 評論:超震撼 台大外文首度不採數學,勉強學數學 浪費文史人才! 2009/11/14
要讀理工科的學子也是一樣,在高中時能有機會多閱讀科普叢書的學子,才有可能在大學時對理工科的學習熱愛。高中過多的雜課,對未來要攻讀理工科的學生而言影響尤其的大,英文和數學的落後將讓台灣的學子無法和中國大陸、印度、甚至是香港的大學生競爭。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需要透過人生的經驗,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學習及認知。通識教育沒有急迫性,用不著全部擠到高中時來教。對於已經知道自己興趣及方向的學子而言,何必延遲對他們有興趣學習的時機?主科沒學好,更造成對自己沒有信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