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心性與物質身體的關係:當心將內心世界通到靈性的頭部,我們就形成思想(thinking);當心通到身體的四肢,我們就形成意志力(willing);也就是說,透過心,我們發展出情感、思想與意志的能力。


iwen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教育上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分為三大類:認知、情意、技能。而台灣的教育被評論"較偏重認知方面,而忽略了情意與技能方面"。雖然教育不斷改革,希望改變傳統的量化教育,加強情意與技能的重要性(例如:成績單上不排名、不公布分數,只公布等第......);社會上也有許多強調個別差異與藝術薰陶的特色幼兒園......,但,由學測、指考領導學校教學,坊間補習班林立......等現象,我覺得現在的教育確實還是偏向"認知"方面。

尤其高中課程在99課綱之後,因擔心高中的學生仍不清楚自己的性向而"延後分流",所有學生文、理科目都要學習與考試,真是令人費解。我們自己都是從苦澀高中的生學噩夢中驚醒的人,怎會將更重的枷鎖套在孩子們的脖子上呢?要讓善於飛翔的老鷹和鴨子學游泳,讓精於跳躍的兔子和松鼠去學爬樹,後果是怎麼樣,難道還需要去實驗嗎?要精熟這麼多不論興趣與能力又艱深難懂的課程,不但澆熄了學生的學習熱忱,還會讓多數學生乾脆放棄學習。在時間的排擠效應下,學習怎能專精,國家競爭力勢必因此降低。真的不懂這樣的政策為何還是推動了。

iwen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1958年蘇聯發射的一枚火箭,讓美國對中小學教育進行檢討改革,使認知心理學逐漸展露頭角,受到重視。以下介紹三位心理學的認知論:

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認知歷程中透過調適、同化,達成適應基模,促進認知的平衡狀態。

iwen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科學家伯拉德(Blood)和華飛(Wolfe)兩人在1960年發表的一個研究結果-資源假設理論,此理論也提到夫妻間權力的擁有程度。資源假設的基本論點是:夫妻間的相對權力是來自於個人的相對資源,這些資源包含教育、職業專長、收入及經驗等等。夫妻中哪一方具有較多資源者,就會擁有較多的權力。其理論的結論是配偶個人的權力依賴其擁有的資源和對家庭的貢獻,而非全是靠社會角色的安排和期待(蔡文輝,1998)。

沒錯!先生懂得多,也較有經濟概念,所以許多事都會徵詢、尊重他的意見;獨獨對家庭裡孩子的教育、假期的安排......我很有主導權,自有想法。先生覺得他不像一家之主,我對先生說:"這個家誰做得多,就聽誰的!"

iwen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對智能的認識,除了深受比奈的「比西智力量表」影響,相信智能可經由工具加以評估外,當代另一位相當具有影響力的智能專家史皮爾曼(Spearman, 1094)亦主張,智能是一種概括性的單一能力,人類的認知學習皆受控於一種稱之為G Factor 的心智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經由智能量表評估出來。傳統智能觀傾向於認同智能先天論,主張遺傳基因對個體的認知功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相對地,亦忽略環境因素對智能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

婆婆常說我的廚藝不精:"天生的,沒有這方面的天分。"我對這樣的說法極其反感,只要聽到必定要反駁一番。後天的學習很重要,我不相信是因為沒有天分,我相信是因為沒有環境與動力促使我去習得這份技藝。

iwen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個寒假就讀了這一本書(還沒讀完呢!)真是懶散。不過有些收穫及心得,想發表記錄一下,藉著這個空間來發揮囉!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完美、理想的家庭典型,當作學習的目標囉!

iwen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看到書名,我就想閱讀了,果然,是本合我意的書。

摘錄佳句如下:

iwen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